cover_image

中国共产党史(一)

新媒体中心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2020年11月02日 13:55

图片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官微
凝聚梦想  传递校园正能量
    


图片
图片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记载。


图片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本应了解一些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
成立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图片





党的历史的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1924年5月—1927年4月12日)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


2、土地革命阶段(1927年7月-1937年7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恐怖统治的内战时期。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


3、抗战阶段(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4、民主革命解放战争阶段(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二阶段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动员戡乱”。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共产党方面统计共计歼灭国民党军约807万,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逃往台湾。


5、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1949年-1956年)

过渡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一)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二)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时期。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阶段(1956年-1966年)

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在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班子对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摸索道路,这期间比较著名的有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


7、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1977年-1982年)

“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极其严重。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1982年9月-1990年12月)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1990年底,“七五”计划胜利完成。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过渡。这意味着,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并提出了“八五”计划的建议。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1年至今)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全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为开好党的十四大作了充分准备。进入二十一世纪,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


图片



图片





党的历届会议




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二大(1922年7月16日-23日):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三大(1923年6月12日-20日):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四大1925年1月11日-22日):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五大(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六大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党的八大1956年9月15日-27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1969年4月1日-24日):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党的十大1973年8月24日-28日):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党的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18日):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1日-11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18日):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18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14日):与时俱进的大会

党的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党的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14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2017年10月18日-24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图片



图片




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自诞生90年来,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英勇奋斗和奉献精神书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
这部历史,无论从什么样的高度解读,对于党和国家、对于人民大众、对于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华文明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它既是以往历程的丰碑,又是开辟未来的起点。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动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亮了现实,也照亮了未来。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够以史为鉴,及时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从而将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好更强!
来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图片
图片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